为积极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近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江西省新干县,寻访江西省“四个一百”文化导师、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肖菊红,开展非遗传承实践与文化赋能调研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技艺研习与文化创新,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为非遗活化注入青春动能。
“新干剪纸是刻在纸上的历史,每一刀都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基因。”作为新干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肖菊红数十年如一日深耕技艺,以剪刀为笔、红纸为媒,将赣鄱大地的风土人情化作剪影。在访谈中,她向实践队展示了一幅以新干青铜器“双鱼纹”为灵感的剪纸作品,并表示:“青铜纹样是赣鄱先民的智慧密码,我们要用剪纸把它翻译成现代语言。”

新干剪纸以其精细线条和地域特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肖菊红创新提出“守正不守旧”理念,将擂茶民俗、箱包产业等新干元素融入创作,开发出《酒香四溢》《烟火人间》等系列作品,让传统剪纸成为宣传赣鄱文化的“视觉名片”。

实践队员感慨:“肖老师教会我们,剪纸不仅是技艺,更是一代代人接力书写的文化自信。”调研期间,团队将尝试用AI技术融入剪纸设计,开发数字文创盲盒,让非遗突破时空限制,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生。

此次实践是非遗匠人与青年学子的双向奔赴,更是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深度融合。肖菊红以刀为笔书写文化坚守,青年以创新为帆践行使命担当。正如实践队长所言:“我们不仅要带走剪纸技艺,更要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让青春在赣鄱文脉中绽放光彩。”
供稿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赴新干县暑期社会实践队
作者:周旋、聂翔颖
摄影:旷逸鸣、喻韵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