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10时,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财经学科部暑期社会实践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紧密携手,走进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千年古村群,在安义县文化中心非遗负责人余斌的精心组织下,特邀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传承人邹双印、邹双勇兄弟,在古村的中国第一刀邹氏兄弟刀笔书画艺术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传承思政课堂。

踏入古朴典雅的博物馆,木质雕版的独特气息瞬间扑面而来。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以木质雕版为载体,巧妙融合书法的飘逸、绘画的灵动与雕刻的精湛,宛如一部立体的美学典籍,承载着深厚的传统美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邹双印、邹双勇兄弟自孩童时期便投身匾额书法雕刻技艺的研习,数十载如一日,始终坚守着对这门古老技艺的热爱与执着。在传承古老技艺精髓的同时,他们敏锐捕捉现代审美趋势,深度融合时代精神,让这项历经岁月沉淀的技艺绽放出全新光彩,焕发出勃勃生机。

课堂上,邹氏兄弟化身文化使者,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匾额书法雕刻技艺背后厚重的历史文脉与充满活力的当代创新,徐徐展现在队员们眼前。一块块雕版,纹理间镌刻着时光的印记,每一道刀痕都诉说着匠人的执着与坚守,宛如岁月的印记,见证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政课教师陶璐讲到:“在两位传承人守护技艺的艰辛历程、创新突破的喜悦瞬间中,我们看到传承非遗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保护,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延续,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积极探寻非遗文化与当代社会的融合点,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队员潘娜感慨万千:“两位邹老师持之以恒的坚守,让我深刻领悟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协助传承人进行技艺的整理、研究和创新,同时将匾额书法雕刻技艺带入支教课堂,激发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此次石鼻之行,成功将省级非遗版雕艺术的传承现场转化为一堂深刻且鲜活的“行走的思政课”,与“牢记嘱托强国有我,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的核心要义完美呼应。这堂别具一格的社会大课堂,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边界,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相连,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它引导青年学子将“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转化为守护文化脉络、建设美丽家乡、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推广地方特色文化,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奏响时代的新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