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幻灯

当前位置: 学科部首页 > 学生工作 > 新闻幻灯 > 正文

行走的思政课:在菌菇基地探寻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

发布日期:2025-07-04 作者: 来源: 点击:

将思政课堂搬进田野,用脚步丈量振兴热土。7月1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联合财经学科部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安义县石鼻镇政府支持下,深入潘家村江西林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双孢菇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在产业一线探寻新质生产力、体悟劳动价值、深化“三农”使命。

“点草成金”的生态智慧玉米芯、秸秆、牛粪等农业废弃物在这里神奇地转化为菌菇温床;采菇后的菌渣“变废为宝”,成为改良果园的生态肥料并置换水果;剩余养分滋养本地作物,形成近乎零废弃的绿色产业链。“这条绿色闭环链,是对资源高效利用的生动诠释。”思政课教师袁岳现场讲解道,“它直观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基地凭借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3%的成效,已成为安义县“秸秆综合利用示范标杆”。

“联农带农”的共富密码“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有效带动村民增收。企业提供菌种、技术、培训和稳定销路,吸引了众多外出村民返乡创业。“家门口日赚百余元,顾家增收两不误!”村民的朴实话语,道出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思政课教师陶璐指出:“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惠农富农。这种模式让农民真正受益,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鲜活体现。”

“躬身力行”的劳动课堂在生产车间,学生们认真观察无菌实验室的精密控制,感受科技对食品安全的守护;走进闷热菇棚,他们躬身采摘草菇,汗水浸透衣衫,笑容却格外灿烂。一筐筐沉甸甸的收获,让“劳动最光荣”的真理深入人心。当得知菌菇产品畅销省内外、远销日韩且基地即将扩建时,师生们真切触摸到科技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强劲脉搏,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了更深体悟。

从田野实践到思想升华菌菇产业链的深度探访、科技赋能的震撼、村民幸福的笑脸、火热的劳动体验,共同构成一堂直抵心灵的乡土思政课。财经学科部暑期社会实践负责人袁超老师提出,面向建设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人才刻不容缓。书本理论在泥土芬芳中扎根,科技兴农的画卷在眼前铺展,青年一代对土地的热爱与责任的体悟,比任何说教都更深刻有力。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点燃了学子们以知促行、服务乡土的理想火种。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实践感悟内化为动力,夯实本领,厚植“三农”情怀,未来积极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