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大会的庄严旋律在北京上空回荡,更在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全体师生的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全院师生通过线下集中观看、线上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全程收听收看大会盛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师生们一致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一堂极具深刻意义的党史学习教育大课,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将把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切实转化为奋发图强、勇担使命的强大动力,以“功成不必在我” 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现将部分师生学习感想摘刊如下:
党委书记 黄希红:旌旗猎猎,誓言铮铮。9月3日,天安门广场在庄严氛围中迎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高亢嘹亮的抗战乐曲、巍然矗立的“1945”和“2025”年号台,以及响彻云霄的“三个必胜”强音,将我的思绪带回那段烽火岁月,也让我更深刻体悟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征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格外关注这场盛事所蕴含的育人价值。纪念大会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宣言——它展现的不仅是大国气象和强军成就,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将把阅兵仪式激发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及实践育人等多种形式,将抗战历史和强军故事融入教学点滴,创新“大思政课”方法载体,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心中牢牢扎根。
从抗战时期的大学西迁,到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国高校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把阅兵仪式展现的忠诚担当、创新精神和严明纪律等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努力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党委副书记、院长 徐健宁:铁流滚滚,兵阵赫赫。9月3日上午,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盛典,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支从南昌城头走来的英雄军队,如今以歼-20S战机的雷霆之姿翱翔苍穹,以科技与忠诚铸就钢铁长城,庄严告慰先烈:这山河,已无恙。
阅兵式上众多新型武器装备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在自主创新和突破“卡脖子”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这深刻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要紧扣“产教协同”目标,打造“企业导师驻校+学生驻企实践”双驻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将革命先烈攻坚克难精神转化为学生技术攻关能力;要紧扣“服务地方”使命,建立“产学用”成效反馈机制,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培育适配地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阅兵虽已落幕,但其教育与启示意义深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当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要引导师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中践行担当,切实把抗战精神、爱国基因转化为立德树人的不竭动力,把育人成果、科教实效转化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能。
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 钟媛:观看九三阅兵,整齐划一的方阵、先进精良的装备、铿锵有力的步伐,让我心潮澎湃。这场阅兵不仅是国威军威的生动彰显,更如一堂深刻的思政课,让我在震撼与自豪中,对高校组织统战工作的使命担当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一是从“党的领导”中把握“根本遵循”。阅兵任务圆满完成,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启示我们,高校组织工作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以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师生共识,为办学治校筑牢政治根基。二是从“大国重器”中悟透“科教担当”。参阅装备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背后是我国国防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更印证了“科技兴则国家兴”。作为高校组织统战干部,我深感需要推动党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支持科研力量服务国家战略,把科教兴国的使命扛在肩上。三是从“抗战精神”中校准“育人方向”。阅兵所弘扬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当代青年最需要汲取的精神养分。我们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勇担重任,成长为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
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 王辉耀: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心潮澎湃、深受震撼。80年前,无数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防线,用牺牲与坚守换来了民族独立与和平曙光,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大会回望峥嵘岁月、缅怀英雄先烈,更彰显了中国维护和平、捍卫正义的坚定立场。作为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我深刻认识到,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使命。今后,我将以此次大会精神为指引,把抗战精神融入校园宣传工作,通过主题宣讲、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师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将爱国情怀转化为立德树人、笃行实干的行动自觉,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长 汤琼:收看纪念大会直播后,震撼与崇敬之情直击心底。翻阅历史的卷帙,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依旧振聋发聩。80年前,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和平。这段历史不仅是教科书上的文字,更是刻在民族血脉里的精神坐标。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我深知“铭记历史”对青年学生的重要意义。青年一代成长于和平年代,唯有让他们真切触摸历史,才能懂得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我也深刻领悟到,教育者当以史为鉴,传承红色基因,以史铸魂,培养青年学生爱国爱党、担当复兴大任的使命感。今后,我将继续深挖红色资源,拓宽展现形式,注重阵地建设,丰富育人内容,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把红色基因融入学生思政教育全领域各环节,切实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用点滴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磅礴青春力量。
教务处处长 赵金萍:9月3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收看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全程观看了庄严震撼的阅兵仪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以抗战精神为动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践行科教兴国战略,聚焦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科研创新范式。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以及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理工学科部党总支书记 刘停: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后,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高校党组织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我们要将抗战精神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中,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悟抗战精神的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让抗战精神在高校中绽放出新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高校力量。
财经学科部党总支书记 曹国华:每次观看阅兵式,总能让人心潮澎湃。不仅是因为场面的壮观,更是因为背后所承载的国家记忆与民族精神。2025年9月3日的这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意义非凡,带给我的感受也更为复杂和深刻。阅兵式上,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时刻提醒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是由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教训,珍惜当下,维护和平。盛大的阅兵也是对一切企图破坏和平稳定的势力的有力震慑。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愿我们都能从这场阅兵式中汲取力量,将内心的感动与自豪,转化为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共同深爱的祖国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我将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立德树人贯穿工作的始终。
理工学科部建筑学教研室主任 曾文辉:作为一名高校建筑学专业的老师,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深感震撼与自豪。这场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战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奋勇前行。从建筑学专业角度看,抗战纪念建筑是历史的重要载体。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创造出震撼心灵的场所,让人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和平的珍贵。我们应加强对抗战纪念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让这些建筑成为传承抗战精神的永恒丰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抗战精神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用建筑作品传承历史、弘扬正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人文学科部艺术系教师 涂娟:今天,我观看了盛大的九三阅兵仪式后,内心深感震撼与自豪。整齐划一的方阵、铿锵有力的步伐、先进精良的装备,不仅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更集中彰显了国家日益强大的综合实力与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这场阅兵是对历史的重温与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昭示与鞭策。它启示我们,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国家的繁荣稳定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坚定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爱国情怀、强国之志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学科部辅导员 丁静宇:此时此刻,与国同庆,我心潮澎湃。祖国的强盛印证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这份盛世辉煌,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凝结着无数革命先辈的奉献牺牲。作为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我既感使命光荣,更觉责任重大。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引领青年、凝聚青年的重要阵地。我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传承红色基因,将伟大精神转化为抓实支部建设、当好学生表率的实际行动。工作中,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头脑,筑牢信仰根基;扎实推动“立德树人”融入党员培养全过程,用心讲好党的故事,引导广大学生党员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将带领支部学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主动倾听心声、服务解难,在实干中践行初心。同时坚守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切实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守护先辈用生命换来的盛世,让党的旗帜在青年心中永远高高飘扬!
理工学科部辅导员代表 许新沛: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时,我心潮澎湃,深感震撼与自豪。铿锵的步伐、先进的装备、昂扬的军容,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直观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飞跃——从自主研发的现代化装备到整齐划一的精神风貌,无不印证着国家的繁荣与强大,这份底气让每一位国人都倍感自豪。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知责任重大。我将立足学生工作岗位,以伟大爱国主义、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引导学生铭记抗战先辈的牺牲与坚守,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把爱国情转化为求学奋进的动力,聚焦学生成长成才,用心守护青年学生思想动态与发展需求,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助力青年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力量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建行杯”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得主、信息学科部电子系学生 夏超: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盛大举行。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先烈们浴血奋战、守护家国的深切缅怀,当下,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技术重塑着产业格局,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新时代青年,尤其是身处江西这片充满发展活力的土地,我深知自己的使命不仅是见证时代,更要成为推动时代的“建设者”。“江西制造”向“江西智造”跨越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预备党员,我将以阅兵式中展现的“奋斗姿态”为指引,扎根专业学习,主动钻研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等前沿知识,把课堂所学与江西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并将积极投身实践,主动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乡村产业升级等项目,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建设中。
人文学科部中文系学生 冯贵: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在观看纪念大会和阅兵式时,我心潮澎湃,自豪与感动交织。当整齐划一的方阵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时,铿锵的脚步声仿佛是时代的强音,彰显着国家的强大与自信。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展示着我国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这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军人默默奉献、拼搏奋斗的成果,让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盛。
回想起党的光辉历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与繁荣。纪念抗战胜利,是致敬每一位英雄先烈,更是以爱国之魂,续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繁花似锦的今朝,80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更应铭记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当!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