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简称“大广赛”)圆满落幕。我院人文学科部艺术系参赛团队表现突出,不仅获奖数量与等级均创历史新高,更以亮眼成绩印证了教学成果——共斩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国家级优秀奖2项,省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充分展现了师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蓬勃的创新活力。
2025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广告与艺术”赛项暨大广赛省赛等级奖公示名单 |
序号 |
项目 |
选手姓名 |
指导老师 |
学校 |
奖项 |
1 |
广告与艺术(平面类) |
朱妍 田琬祺 |
彭英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2 |
广告与艺术(平面类) |
张文亮、蔡艺祯 |
彭英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3 |
广告与艺术(平面类) |
陈浩、游贝贝 |
涂娟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4 |
广告与艺术(平面类) |
贾金哲 |
王倩雯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5 |
广告与艺术(产品与包装) |
李若希 尹鹏林 |
裘德燕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6 |
广告与艺术(视频类影视广告) |
李佳玙 胡扬坤 |
朱冰 龙玲玲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7 |
广告与艺术(视频类影视广告) |
汪凯 李延婷 袁紫玲 陈舒蕾 |
刘云花 黎泉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8 |
广告与艺术(视频类微电影广告) |
周珍欣 李怡婉 周雨璐 杨正玲 |
刘云花 黎泉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9 |
广告与艺术(视频类短视频) |
李巧巧 |
龙玲玲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10 |
广告与艺术(平面类) |
刘原鸣 余君宝 |
彭英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11 |
广告与艺术(平面类) |
刘吕 |
彭英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12 |
广告与艺术(产品与包装) |
陈浩 唐琳 |
彭英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13 |
广告与艺术(平面类) |
万雨悦 谢鹏 |
裘德燕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14 |
广告与艺术(平面类) |
谢鹏、邓卓 |
王倩雯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15 |
广告与艺术(IP与创意周边) |
丁怡帆 龚易婷 |
裘德燕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16 |
广告与艺术(视频类影视广告) |
许向晴 |
陈盈盈、龙玲玲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17 |
广告与艺术(动画类) |
李嘉新 |
龙玲玲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18 |
广告与艺术(策划案类) |
许向晴 |
周维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19 |
广告与艺术(平面类) |
蒋智宇 帅森 |
彭英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20 |
广告与艺术(产品与包装) |
林丽 |
彭英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21 |
广告与艺术(平面类) |
宋琴美 |
王倩雯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22 |
广告与艺术(平面类) |
何欣怡 |
王倩雯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23 |
广告与艺术(平面类) |
何欣怡 |
王倩雯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24 |
广告与艺术(产品与包装) |
刘怡迪 邓卓 |
刘华文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25 |
广告与艺术(产品与包装) |
黄未 |
裘德燕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26 |
广告与艺术(产品与包装) |
瞿默涵 王新 |
裘德燕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27 |
广告与艺术(视频类影视广告) |
高鹏杰 |
陈盈盈 龙玲玲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28 |
广告与艺术(视频类影视广告) |
陈佳贤 汪健飞 潘盛 |
刘云花 黎泉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29 |
广告与艺术(视频类影视广告) |
曾凤仪 谢宇雯 卢方羽 |
刘云花 黎泉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据悉,大广赛以“真题真做”为核心实践模式,我院艺术系借此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一方面,以企业真实营销需求为教学命题,为人才培养提供精准行业导向;另一方面,以赛事为载体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让专业教育紧密对接行业前沿,实现“学”与“用”的无缝衔接。
本届大赛评审阵容多元,汇聚学术界专家、行业精英与企业代表,是对学子理论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抓手。通过参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素养显著提升;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进一步明晰行业人才需求,专业教学水平有效精进。此次成绩不仅验证了艺术系实践教学的良性发展,更证明其产教融合模式为培养行业适配的创新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实现了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完美衔接。
供稿单位:教务处、人文学科部
作者:朱冰、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