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人文学科部成功举办“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风险防范”主题讲座。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朱梦云受邀主讲,人文学科部副主任寇嫒丽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朱梦云从日常生活场景切入,结合音乐APP会员付费、学术论文署名、手机商标等例子,生动阐释了知识产权的核心客体,涵盖版权(著作权)、商标权等,引导师生深入理解知识产权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随后,朱梦云通过“王老吉与加多宝包装装潢维权案”这一经典案例,深入剖析了知识产权维权的多元路径,并阐释了司法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裁判原则。她还系统梳理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脉络,指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的密集出台,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讲座核心环节,朱梦云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冲击与挑战。她提出当前行业面临三大待解命题:一是AI训练数据多未经权利人同意,存在侵权风险;二是算法黑箱与算法歧视问题难以破解;三是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尚未有法律定论,即“作者身份”认定难题。接着,她进一步介绍了学界四种主流学说——社会公有领域说、使用者说、编程设计者说与人工智能说,并结合相关司法判例指出,目前AI生成内容已被认定为知识产权保护对象,但作者身份界定仍需立法进一步明确。最后,在互动环节中,朱梦云就AI侵权判断、法律适用等问题与师生展开热烈交流。

寇嫒丽总结发言,整场讲座逻辑严谨、案例鲜活,让广大师生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治理有了新的认知。她勉励师生要将所学所思转化为行动实践,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守护知识产权,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创新环境。
人文学科部副书记肖金长及政法系师生共180人聆听讲座。
供稿单位:人文学科部
作者:朱子悦
摄影:李家鹏
审核人:杨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