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闻武夷山水之灵秀,便萌生了探美之意,清明微雨天自然也挡不住游览之心。峰谷间的千回百转,瀑流间的曲折变幻,无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山重水复时,一个占尽武夷山水灵气与文化魅影的村庄——下梅,成了此行最回味于心的一笔。
清早,从武夷山市区驱车前往下梅,车窗外仍淅淅沥沥飘着小雨,远处的群山如慈母身披薄雾轻纱,一片片嫩色新茶簇拥膝下,虽不比玉女峰婀娜俊俏,却也多了几分动人的温婉。半个多小时后就到达了下梅,下车置身于这一片离世的山间净土,似乎立马脱去了身上的喧嚣躁动。
穿行于僻静的村落巷道中,任凭清风细雨拂身而过,斑驳的石墙引领着我们尽情品味时光的流逝。青瓦石路下回荡着微微的脚步声,不时滴落的雨水喃喃吟读着古村幽远的历史。情不自禁地驻足,心中突然回忆起这么一句禅语:一切终尘归尘,土归土,喧哗仅是短暂的哲理。下梅此刻所传达的不正也是如此么?
过了许久,待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巷道,呈现在眼前的则是下梅唯一的街道,是下梅文化与自然最美妙的结合。一条不知源头的涓涓细水将街道分成了两部分,低眉溯流而上,潺潺流水淌过河底的岩石哗哗作响,水面上群鸭戏水,时而高鸣,时而低吟,成了这恬静村庄的一曲灵乐。轻巧别致的木桥将两岸的街区巧妙相连,小桥边衬着几株山茶,粉红的花朵含羞待放,为这小桥平添了几分娇艳。两岸多数为住家,也有不少商店,多为木质装修简单而有韵味。有供游客落脚喝茶的茶庄,面积不大的杂货铺,最引人注目莫过于夫妻打铁铺,铁匠娴熟地从窑炉里取出烧红铁块不断敲打,为顾客打制上好的刀具。在下梅时间同样在流走,不变的则是文化传承。
沉浸在此情此景,不知不觉已过了正午。走进一户人家,眼前古色古香的雕刻及琳琅满目的历史文物又将我们深深吸引,早已忘了还在打雷的空腹。庭前坐落的长方体鱼池也颇具特色,一米多长的鱼池清澈见底,随着视线的移动池底似乎会由浅变深,来回多走几遍便会晕了方向,这种奇特视觉效果不禁令人叹服古人的巧妙心思。现今这家住着三代人,见有旅客来,主人就热情为我们送上了自制的清明果。堂前,一位老者闲坐在竹椅上喝茶,听说他是下梅当地有名的山歌手,我们便请他唱了一曲。高昂的山歌声回荡在其中,忽而渐强又忽而渐弱,歌声的来复使这大院多了几分神秘。悠扬的旋律唱的是下梅人世世代代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赞歌,唱的是下梅人享受着不变的宁静致远,守候着这方水土的风情。
暮色降临,村庄的街道上亮起了火红的灯笼,光线晕黄,行人渐稀,下梅这座宁静的小乡也在夜色中渐渐睡去。而我们也放轻了脚步,不愿打扰,轻拂衣袖,
静默远离。
作者:人文学科部网络信息院林金
责任编辑:朱国维 刘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