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雨夹着风,的确透着几丝寒意,我和同学特意提早出发,徒步向预约采访地点走去。风雨很大,我们的雨伞被吹得摇摇晃晃,有点招架不住。路上积水也比较深,我们不禁疑虑,这样的天气,下午没课的邬老师会来吗?
到了中文系办公室门口,时间还早,我们几个一边讨论着采访提纲,一边期待着。三点刚过,走廊另一头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邬老师!很准时!大家又惊又喜,邬老师满脸笑容,亲切地跟我们打招呼,见老师手里提着仍在滴水的雨衣,我不由生起几分歉意。进了办公室,老师招呼我们随意坐。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却和蔼可亲的学者,会有怎样不平凡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呢?
“文学为我敲开世界之窗”
记者(以下简称“记”):邬老师您现在是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主任,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西省写作学会会长。从当年一个文学热血青年到现在一个如此德高望重的文学学者,这期间必然有一段常人所不知的文学历程。希望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成长经历。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文学?学生时代?
邬老师(以下简称“邬”):说老实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灿烂的笑容),直到现在,尽管接触文学有几十年了,对于文学我还是个门外汉。但要说开始喜欢文学,那很早啦,我12岁读初中,那是所公社中学,条件较差,没有图书馆、资料室,看不到杂志,也基本上没有文学书籍。但潜意识里认为那时便开始喜欢上文学了。
记:那有什么特殊的事件触动或者有哪位文学启蒙老师吗?
邬:我初一的时候有几篇作文得了满分,那时候是5级记分法,所以老师会对我有点偏爱。有次到办公室里我发现老师那有几本文学书籍,便向老师借,老师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我记得我读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就是《红旗谱》,至今我还记得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平地一声雷,震动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古钟了”我只花了二三天的时间便把它全部看完了。
记:那时候对您影响较大的作品、作家有哪些呢?
邬:那时看的绝大部分都是些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从第一篇长篇小说为我打开一境界便一发不可收拾了,接着还看《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红色交通线》、《山乡巨变》(邬老师如数家珍般的向我们罗列出许多经典作品)等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了解人生的窗口,的确受益匪浅。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每个星期回家一次母亲就给我一块零花钱,我基本上全用来买书了。初三的时候,我就开始喜欢写诗,那时候考试时就写首诗上去,但因为写得好,老师仍会给我一个满分。
记:有什么现在想起来都十分得意的作品吗?
邬:这个没有,就是我后来写的一些论著,也只是有的写的较深入,有读者给我来信说他们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邬老师谦虚地笑了笑)。
“校园需要文学的空气”
记:“文学的魅力是非常之大的,而文学之美也运用得十分广泛。”您在《论新闻写作的美学特征》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但在当今社会,甚至是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文学空气却变得越来越稀薄了,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邬:你说文学的魅力是非常大的,但我感觉文学的魅力越来越小了(语气中充满遗憾)。可以说一部分的文学在堕落,或者说文学在部分地堕落。那种写隐私,写交易,写龌龊的叫人难以启齿的男女关系的作品在泛滥,这使得正直的人,有社会良知的人对当今文学感到失望,对之鄙弃。
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现实主义受到冲击,一些所谓的新锐作家便开始盲目的模仿,并不是借鉴一些有益的成分,而是盲目照搬。虽然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但很多新锐作家的作品我还是“看不懂”,这是文学自身的原因。当然,文学应该百花齐放,多种手法应该被尝试,但都必须扎根于现实,现实主义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现实主义在回归,但我认为这种回归是有限的。其次,是我们同学自己的原因,同学们没有扎实的生活基础,不善于发现生活,虽然文字很华丽,但内容很虚,这也是受到了华而不实的文风的影响。人们不希望看到不现实的东西、虚无缥缈的东西,而虚无缥缈绝不等于浪漫主义。
记:那么您认为从社会、学院到个人都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去营造好学校的文学氛围呢?
邬:我们学院在这方面做的不错,有自己的文学社,有文学刊物《秋水》,文学社也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另外,学院有图书馆、阅览室,里面有丰富的文学书籍,这都是很好的财富。
其次,同学们应该更多的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很多同学想写文章,但是没有材料,就是因为我们跟社会之间隔着一层膜,这层膜看得着摸不着。生活无处不在,要学会观察和发现,学新闻的要发现新闻线索,学文学的要发现写作素材。大家要关心社会,了解生活,热爱生活,这样才会有写作激情。
最后,应该有相关的指导和指引,例如一些有益的文学活动如文学讲座、戏剧表演、文学讨论会等。
“将中文系做成精致系”
记:2007年9月份,你接手了中文系主任的工作,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中文系的很多学生用“这下我们有戏了”表达出对您的希望,请问当时您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邬:当时是周平远主任邀请我来中文系的。可以说,起初心里并不是很有底,因为当时系只有一个雏形,在实际意义上是不存在的。所以,我的工作都要从零开始。
当时我把中文系老师集中到一起,科学制定定教学计划,狠抓教学质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我努力在做得工作是:举中文系全体师生之力,把中文系搞好。
记:中文系上学期主办的“金秋诗会”在院里反响很大,获得了一致好评,现在正在进行中的写作大赛也备受关注,这两次活动对我院文学氛围的营造起了很大的作用,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邬:这些活动不仅在提高我院文学氛围上有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的举办给了全院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反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同时让每一个中文系的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给同学们带来了自豪感,也增强了中文系同学的信心。
记:我在论坛上看到有学生把中文系称作科院的“精致系”,请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一说法的?
邬:我没有注意到这一说法。确实,中文系是全院人数最少的系,但这不能成为我们落后的理由。我们人少,但也应该把教学搞好,把活动办好!成功的举办“金秋诗会”在院运动会上拿“道德风尚奖”……这些都是全体中文系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记:和老师您聊到现在,我们都很想知道一个问题,人们都说“喜欢文学的人是幸福的”,那您觉得文学给你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呢?
邬:文学给我的幸福就是给了我一份工作,给了我一个饭碗(爽朗的笑起来)。当然,言归正传,和文学一起走过这么多年,一直相伴随着,她已经是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文学充实了我的灵魂,塑造了我的灵魂。
后记:
邬老师给我们最深的印象便是他那常挂在嘴角的笑容,叫人感到亲切和友善。老师很善于言谈,甚至都让我忘了采访的目的,原定为一个小时的采访最后延续了两个多小时。老师说喜欢和热爱文学的年轻人聊天,就如当我们问邬老师“你既是中文系主任,又是同学们的写作老师,你是喜欢你的学生们称呼你邬老师还是邬主任呢?”,老师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老师还说和文学爱好者们聊天会让他觉得年轻,其实在我们看来,应该是老师自己原本就有着一颗年轻的心,让我们祝邬老师身体健康,一切顺心!
个人档案:
邬乾湖,男,1946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中共党员,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现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主任,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西写作协会会长。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写作理论、散文艺术和新闻写作。主要授课:《汉语写作》、《文学创作研究》、《新闻写作》等。
先后荣获江西省第二次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五次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独撰《散文意趣论》、《论梁衡的人格文化散文》、《从山水美学到人格文化》、《论新闻写作的美学特征》等诸多专著和论文。主编《文学鉴赏》和《阅读指南》,学术研究成就颇高,现正倾力主办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首届大学生写作大赛暨第四届全省大学生写作大赛。
(秋水文学设钟燕春、杨 婷、张秋然供稿 摄影:刘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