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儿园起,小学,升中学,中考,高考,国考,研究生考试……我们已经习惯英语在中国教育中的随处可见且不可或缺,但当看到大学生几乎每日只抱着英语课本,上专业课还死死捏着英语四六级丛书时,我必须要想,英语为何随处可见且不可或缺。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不仅是种交流的工具,本身更是种文化,是认识西方思想和文化的载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国家间的交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英语需求越来越大;计算机,科技技术的发展对英语的硬性要求越来越高;占我国GDP总值50个百分比以上的对外贸易经济更决定了英语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而这些因素都直接造成了我们教育部对学习英语的强制性要求:升中学,中考,高考,四六级考试,带着学生们像装了马达的机动车,在26个字母组成的游戏长廊里横冲直撞,过关斩将。
且说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直接或间接的与学位证和就业挂钩,是他们手捧各类英语丛书埋头苦记的动力。去年暑假我做过《关于大学生自主修习科目选择倾向》项目的问卷调查,几乎所有被抽样的在校大学生(文理工科)都将英语列为“应被注重自主修习”的科目,但其中超过50%的学生并不真正喜欢英语。换言之,其实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不是因为“想要学”,而是“必须学”。
跟英语相比,大学生对待本专业则显得漫不经心,大部分学生在期末或测试来临之际才开夜车狂补功课,而平时有复习的也是少数较难的理工类习题。其中的原因纵然是多样的,但最主要的还是与中国“严进宽出”的大学制度有关,大陆的大学门槛高,但毕业却很容易,于是大学生当然致力于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取得,而忽视了专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而美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宽进严出”的教学方法,却让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后自主学习研究,通过入学后的努力进行评估,给予毕业,更能培养出专业性的优秀人才,当然这些地区的人们学习英语自然更容易些。
目前中国社会出现的许多现象,无论是过六级的学生讲起英语来很蹩脚,还是用人单位包括公务员在招聘中忽略了岗位本身对英语的必要性,强行将英语六级标为无理由的硬性指标……客观来讲,虽然都是当今应试教育造成的纰漏,但其与目前经济发展的国情息息相关;又加上历史千年应试教育遗留的思想束缚;且学英语又恰恰适合历史与社会发展的潮流……
总而言之,现在的我们仍很难去改变这种强制学英语的方式。只能逐步平衡英语与其他科目之间的平衡性,对大学生来说,加大对大学生毕业的要求,强调毕业生的专业性等方法也正被许多学校和专家看重。只有我们看重这个问题,避免在考证的束缚下盲目应试的学英语,注重专业性知识与英语之间的平衡关系,才能让他们从“读”英语向“用”英语转变,我们的教育弊端也才能逐渐被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