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校园评论  >  正文

校园评论

五儿童闷死垃圾箱重提未成年保护

发布时间:2012-12-05 点击量:

近来,毕节五儿童闷死垃圾箱的悲剧在整个社会引发了各种讨论。天寒地冻的日子,看到这样的新闻,心中难免充满一种沉重的哀伤。

不知这5个孩子那晚在零下6度的垃圾箱中是怎样捱过了漫长冰冷的寒夜,最后时刻,他们是否也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里那个小女孩,嘴角带着微笑,通过这点微不足道的温暖幻想着进入一个没有寒冷和饥饿的世界?结论不言而喻,因为他们的生命中没有童话世界的概念。不管怎样,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记住这五个名字:陶中共(12岁)、陶中红(11岁)、陶中林(13岁)、陶冲(12岁)、陶波(9岁)。或许生者只能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曾经来过这个世间,曾经用生命代价又一次拷问了未成年保护问题。

关于此事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有些人生来就是为了拷问社会而存在的,对于流浪的人平静离去未必是件坏事。至少他们的生命之火点燃了这个社会,会有更多和他们一样的孩子得到救助。一开始看到这条微博时,难掩自己愤怒,当即在评论里吐槽作者没人性然后对其取消了关注。时隔几日,舆论界出现各种声音,也就理解了那条微博作者在写那个段子时的无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类惨剧不断上演,也不断销声匿迹,然后逐渐被人遗忘。这样的遗忘和冷漠让人吃惊,但却让人难以指责。一次次悲剧的上演只是在其上演的短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悲剧过后,一切如故。究竟还要有多少孩子的离去才能将社会从人性的寒冬中带出,才能将未成年保护几个字不只是停留在会议中。

除了哀思,我们还需要反思,儿童是国家未来的脊梁,关爱孩子就是关爱未来。五个孩子遇难,痛彻缠绵心头,他们没有走出逆光的童年,最终也没走出悲剧的怪圈,因素是多重的,根源是复杂的,但是他们如果能够得到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庇护和关爱,悲剧本可避免,可惜事实不容假设…

现在,所有的忏悔都是对五个孩子的纯真无情的玷污。请不要再炫耀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因为这些孩子是从垃圾桶中与这个号称世界第二大有钱大国诀别的!请不要把让人民活的有尊严作为单纯的几个字放在荧幕上,它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当权者的决心!未成年保护,一个《新闻联播》里经常提到的问题,再一次被几个孩子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五名孩子的消逝,能否唤起权力对生命的尊重,能否唤起职能部门对流浪儿童的帮扶、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对贫困儿童的关注?这几名儿童兼顾多重身份,他们辍学、贫穷、留守、流浪。贫穷仿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胎记,可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辛酸与绝望。

频频立法、追究责任显得多么空洞。切实行动吧,不要让你未来的花朵从如此豪华的垃圾桶里与人世告别,即使垃圾桶再温暖,即使垃圾桶比他们生前住所豪华!不要当某一天老师讲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含泪问学生世界上哪里没有寒冷时,出现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垃圾桶”的笑谈!

写到这儿不忍再写下去,也知道自己的微弱、无力。只想祈祷五个孩子奔向的世界能够找回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失去的温饱、快乐和知识。当然,如果现状一直未改,我更祈祷他们投胎时不要再次选择这里。

作 者:任东升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