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校园评论  >  正文

校园评论

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发布时间:2014-04-23 点击量:

无论你是在为文章的背叛而不愿相信爱情,还是为马伊琍的且行且珍惜而感动至深,亦或是为了姚笛的介入而倍感愤慨可耻。可是你是否想过事件背后的“劳动者”。

这里所谓的劳动者,我想大家对于“狗仔队”更为熟悉,可是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真实的感受,他们还有一个名字:新闻工作者。

前些天,大家在关注“周一见”这个热门话题时,我便在思考,为何会有这个话题。随手点开,不经意间有这样的一些言论“当事人曾找到记者商谈,想要花钱买下这篇新闻,可是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没有卖”。看到这这些话,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抱着对新闻的热爱,第一反应是,我们国家的新闻可以像商品一样买卖?这样的想法显然是可以否定的。因为我们记者的新闻专业素养对新闻事实的处理已经告诉我们,它没有出卖自己的职业,更没有出卖新闻。

在这里,我所说的品质,一是:为了一个新闻线索苦追八个月;二是:记者没有出卖自己的新闻,拒绝有偿新闻。

可能对于普通的受众来说,新闻只是在茶余饭后所谈论的闲话。上到新闻联播,下到花边新闻,现如今的好新闻少至甚少。追本溯源表示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原因,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是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相联系,是否还依然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是否没有违背新闻的本质,是否用心真正的去做新闻。

文章出轨的事件报道者卓伟表示,从去年6、7月份,他们听闻文章和姚笛相恋的消息。于是开始不间断的跟拍。从姚笛搬到文章家对面,到两人共赴洛杉矶、香港,再到最后的深圳终止。期间八个月的历程,可以想到新闻工作者强大的内心,真可谓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卓伟的敏锐的新闻敏感,但重要的是他可以为了一个新闻去做为期八个月的求证工作,踏踏实实,用自己的内心去做真实的新闻。

在这个假新闻层出不穷的年代里,我们好多记者已渐渐的失去最初的自己,忘记了理论,忘记了新闻的生命——真实。有着种种原因去说服自己做假新闻,大到纸馅包子,小到邻里争吵。有个一种天生的乐天派,只要按时交稿就好,殊不知在这样的思想中,新闻的可读性,可信性越来越差,受众更会渐渐失去对新闻的热爱。

而比这一现象更可悲的便是有偿新闻。

所谓有偿新闻,在这里是指为了掩盖丑行而贿赂新闻人员以做出歪曲事实的报道的违法行为。简言之,其意思为有报酬的新闻。就像在有报道说当事人事前想要花钱将新闻买下一样。假如我们的记者没有经得住诱惑,将新闻像商品一样“卖”了出去,将自己几个月来的蹲点坚守最终以金钱做等价交换,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庆幸,也可以说令人骄傲的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坚持,将自己辛苦得来的新闻让受众明明白白的感知。这便是新闻工作者,他堪称真正的无冕之王。

同时,有偿新闻的出现也暴露出我们国家对新闻监管力度的不足,对新闻从业人员理论培训的一种松懈。只有将记者的素质搞上去,才可以做出真正的好新闻。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人民的公仆,应该是真实的看门狗,不应该是一个拜金主义者,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的劳动成果,出卖人类的良知。

而对于此刻的自己,随着键盘滴滴答答的声音,我是骄傲的。我为了能有这样优秀的一个同仁而感到骄傲,也许有人会反问说,这会对当事人及他的家庭造成一定的伤害,可是,我认为这不应该单纯的看做一个个例,而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不良之风。做出相应的报道,就好比是一把利剑刺入“敌人”的心脏,我们应该去和这样的行为抗争,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不仅仅是娱乐。

环顾四周,漆黑一片,原来夜已深。我们应继续不断的探索光明和事实,就如马航一样,探求真相,为爱祈福!

作 者:马佳军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