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时无刻,一机在手。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我们,也悄然成为了手机动物。
你,是其中之一吗?
……
90后的数码生活,是不是没网就会“死”?据调查显示,6成90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更有一半以上的患有手机恐慌症,不到15分钟就要查看一次手机否则便会心神不宁!不仅是90后,你是否也是如此呢?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就像一个百宝箱,功能强大、乐趣多多。渐渐地,人们发现这令人着迷的东西不仅仅占用了我们的时间,甚至占据了我们的心灵。许多人把哪怕半分钟的时间都习惯性地用其来填补。有识之士为此提出警告: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话看似严重,但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没时间亲子、没时间尽孝、没时间和配偶畅谈,却花大把时间捧着手机沉思、傻笑,那确实要对你的生活状态做些调适了。
手机不在身边俨然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新心理障碍,手机若不见,顿时与外界失联,无法即时回应电话、电邮和短信,心情难免愁云密布,变得既焦虑又没有安全感。相信多数人都同意,轻薄短小的手机是最亲密、最重要的个人媒体,而国外研究更是纷纷指出,年轻人容易过度沉溺于手机活动,引起社会普遍关切。
很多人把手机描述成自己的一个安全的避风港,“过了一阵我就开始强烈想念我的手机。我会把它放在口袋里,手握住它。仅仅是这样就能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
想一下,你记得你呼叫最频繁的人的电话号码吗?以前,我们一直依靠我们的神经元来记住这些关键的信息。现在,大多数人甚至不用花时间写新号码。和新朋友的互通电话中,信息就会自动存储在联系人列表中。它的好处是省事高效,但我们的记忆却因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练习。而记忆是越用越活的,特别是在编码的关键阶段.
和其他类型的“上瘾”比起来,手机上瘾的纠正也更加容易些,不过也需要人们有甩开手机生活的毅力才行。著名心理自助博客“灵性之河”就为手机成瘾的人群开出了几剂良方。
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清醒的自我认识,意识到手机依赖的问题,并且有决心去纠正不良的使用习惯。其二是减少手机的使用,尽量在非常必要的时候再拿起手机,甚至可以让朋友帮助自己,少发短信或删掉过分浪费时间的手机应用程序。最后,一个明确的限制(例如每天通话/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是进行自我监督的好办法。
让我们远离那“温柔的陷阱”,重新找回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