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 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来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这首诗,在甫一出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时,就跃入我的脑海,发出时代机器的轰鸣声。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植根于空间,发展于时间。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世界各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矛盾,也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但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我们因同处在这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上而构建联系,我们因这颗星球上发生的微小变化联系地更为紧密。
时间造作,它从不宽容。2015年,江苏新浪发布关于东北巨霾的报道:“备受关注的东北巨霾,昨天稍稍减轻。不过,身处千里之外的南京市民仍有些担心:‘东北的霾会不会被风刮过来,我们的空气会变差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几天,江苏、南京两级空气质量监测人员都在追踪着雾霾的走向,值得庆幸的是,这次的东北巨霾被风吹到海上去了,对江苏和南京没有影响。”没有影响,简简单单四个字似乎让人安心了,然而吹向海上的巨霾,它并没有消失,只是在人眼中隐形了。正如1952年12月4日的伦敦,在3日清晨前还据说是个可爱的冬日呢。
“寻思人世,只合化、梦中蝶。”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研究得出:“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如果将蝴蝶与人类相类比,那么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可能在某个节点因为他人改写。将它具化到国家间的抗争与合作,那么在人类这个统一范畴内,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
人类应当明白:我和你,国与国,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