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校园评论  >  正文

校园评论

大学生“宅到死”

发布时间:2018-12-27 点击量:

我的大学生活已经开始了有一段时间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却让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大学生“宅到死”。

大学的生活让我很不习惯,除了离家很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课余生活过于丰富。我的高中在传说中的考试大省——河北省度过,整个中学阶段都处在水深火热的状态之中。中学的所谓课外实践活动基本上都是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过去的。但一踏入大学的大门,我就发现课外活动时间完全压过了学习所消耗的时间。

然而,课余时间一多,加上大部分课外活动都是自愿参加的,这就导致有一大部分学生用了极大部分时间来睡觉、玩手机、打游戏,当然,也不排除有少部分宅在寝室学习的小朋友。我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因为自身的腼腆,大部分课外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加之有些组织的活动的“领导人”实在让我忍受不了,这就更加剧了我对这些课外活动的抵触心理。再后来,因为一些契机我幸运的当选了班干部,我也因此开始需要去引导同学们参与进这些课外活动中,自己也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不少,我开始接受起这些活动来。

课外活动让我结交了不少朋友,周期性的去找班助汇报工作以及活动中的运动慢慢地使我“生锈”的身体开始恢复。在此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喜欢“宅”的同学和那些喜欢参加活动、与大家交流的同学开始产生巨大的差距:

1、身体素质开始产生差距

我一开始还觉得短短两个多月的“死宅”生活不会使身体变得有多差,直到体育课上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体能测试,我才发现某些“宅”到死的同学三项测试三项全没及格,然而这三项测试的标准基本都是这项运动里的最低标准。

2、人际交往开始产生差距

说来惭愧,我们刚刚进行了一次“强迫性”的集体活动,这次活动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一次集体活动。我在和我的“好基友”聊天的时候,看到一个陌生的面孔排到了我们班的队伍里,我们来回问了七八个人居然没有一个知道这个陌生人是谁的!后来我经过了一番调查我才知道,这个人确实是我们班的,只不过平常不爱说活,而且喜欢“宅”在寝室学习,几乎什么活动也没参加过,除了他的室友外很少有人认识他。我认为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应该是发展人际交往的重要时间,就算不去别的专业去结交朋友,最起码也应该让自己班的同学认识自己,虽说这位同学“宅”在寝室学习是件值得夸赞的事情,但是过分的“宅”却令他与自己班同学“脱轨”。

反观我的一位室友,他是学生会的成员,也是励志成为散打社社长的男人,他的行事方式完美地符合了我内心“伟光正”的形象。这位朋友每天奔波于不同的活动之间:综艺大赛、换届大会、散打训练......每日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学习上也丝毫没有落下。

同样是学习,虽然在目前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看来,两人并无差距,然而两人的朋友圈呢?

3、性格开始孤僻

这一点仿佛与上一点有点重叠,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理应是拿出来放在并列位置的一个问题。

日本是“死宅”大国,“阿宅”的人群分布遍布男女老少。也有数学统计表明,与这些“阿宅”交往起来会产生一定的隔阂,他们总是给人一种“冷冰冰、难交流”的印象。

而我们的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我们习惯、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如若我们在这个阶段中产生了问题,后果可是会影响我们此后一生的。

其实不难想,这些“死宅”学生中有不少和我一样单纯的不敢去参入进课余活动中去,时间大把富余,却用来打游戏。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恐惧,缺乏生活学习上的明确目标。身边没有合适的契机去让他们参与到这些课余活动中,才会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但我们不难想,这其实是个恶性循环,如若我们放任自己身旁的这些朋友同学不管,最后只会让他们不光与同学脱轨,甚至有可能产生于社会脱轨的严重问题从而威胁到他们自身在社会上的正常生活。

当代大学生,更多的要做的事应该是多参与一些社会性的活动,而不是“宅”到死。面对“宅”到死的同学,我们应该帮助其寻找一些生活学习上的目标,帮助他们走出寝室,多去晒晒太阳,多去跑跑步,给每天盯着电脑屏幕的眼睛放个假。

最后送给“阿宅”们一句话:放手去做,别让青春冷下去!

责任编辑:薛晶晶

作 者:王琪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