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在矛盾的小说创作中,《子夜》的问世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就塑造民族资产阶级形象而论,它标志着中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阶级——资产阶级,被文学所遗忘的时代的结束。鲁迅评论说,《子夜》的出现是国民党文学所不能及的。瞿秋白评论说,《子夜》是自文学革命后最值得夸耀的。总之,《子夜》表现了作家雄浑刚健、磅礴阔大的艺术气魄,真正是一部力扛大鼎的杰作。
小说以受封建礼教影响根深蒂固,保守拒绝任何新鲜事物的吴老太爷的死为开头,这位“古老的僵尸”在踏入上海的第一步便感受到近代文明的强烈冲击,在这样的刺激下吴老太爷竟直接断了气,何其夸张,怪诞且荒谬,却恰到好处地暗喻着“五千年老僵尸的旧中国也已经在新时代的暴风雨中间很快的很快的在那里风化了”。
以吴荪甫领头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举起了发展实业的旗帜,但且不说他们是否有能力担起时代的重任,光是其目的便不单纯。诚然“钱即商人的逻辑”,这一点在“红头火柴”周仲伟身上体现得最为透彻,其先寄希望于吴荪甫等人开办的益中公司来救助自己的工厂,打着“我是中国人,应得保护中国的国货工厂”的响亮招牌,一旦发现益中公司无力救助自己,便马上调转方向,煞有其事地喊着:“中国人的工厂迟早都要变成僵尸,要注射一点外国血才能活!”一边将工厂送至东洋大班的手上,一边抱怨道:“爱过无路,有什么办法!”,最后还似自我安慰一般嘀咕着:“况且勾结洋商,也不止是他一个人呀!”
这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实业救国者中,吴荪甫算是有谋略的人,他志向远大,慧眼识人,但仍是不改商人重利轻情谊的本性,不说阻碍身旁姊妹恋爱,就是对自己的妻子也没有几分上心,即便多次察觉妻子心神恍惚,也不曾关护,甚至同他人有苟且。谋略不足又情谊浅薄,难免寡助不说,且容易作茧自缚。而在他注入大量精力的事业之中,较之其他,他虽有些成绩,却也不算真正的实业家,在工人罢工潮中,挑拨离间,动用武力,种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即便这样,还要在公债中搅弄一番,最后关头竟直接放弃工厂,就为公债中那一次决败。若是言商,他同赵伯韬之间的较量却可以说是一段传奇,二者奸诈狡猾,商人本色可见一斑。
再看范博文,杜新箨,林佩珊,张素素这一批新式青年男女,新式的打扮,称呼确实手到擒来。范博文更有“诗人”的称号,杜新箨还是个巴枯宁主义者。可范博文却喜欢用他的诗情说俏皮话,虽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却只放在嘴间,许多忧愁也全是自寻烦恼一般,一身的诗意,满袖的才情,尽数扔做了情爱,不偏不倚是个耽于情爱的诗情少年了。而杜新箨作为留洋归国的新青年,总有些眼高于顶的傲气,他嘲讽范博文的诗情,在别人问起他的政治见解时,他也不愿陈明,只嘘嘘地吹着法国大革命时期流行的《马赛曲》,最后竟同一个玩世不恭的享乐公子一般领着他的密司林前往游乐的丽娃丽妲村,同他说的一样“沉醉在美酒里,销魂在温软的拥抱里”。
此外,《子夜》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环境的描写,例如它用“天空张着一望无际的灰色的幕,只有西边的天空像是破了一个洞,露出小小的一块紫云。太阳仓皇的面孔在这紫云后面下没落。”这种平淡的环境描写以及其他一些恶劣的环境描写,暗示人物的命运或喜或悲。茅盾先生还在很多地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绪的变化来显示人物型性格。他绝不为写景而写景,写景即为写人。有时是因情取景,有时是借景写情,情景交融,文无虚笔。
《子夜》的故事情节是各条线索齐头并进,中心突出,既相对独立又纵横交织,使生活内容和众多的人物、事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艺术的整体,像一座纵横交错又浑然一体的建筑群。它绝对是一部值得让你去欣赏的著作。
责任编辑:薛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