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校园评论  >  正文

校园评论

七十余载,铜镜依旧

发布时间:2021-06-04 点击量:

有人说爱情最好的模样就是在一起,但在那兵荒马乱的年岁里,许多爱情从头望到尾,唯有一个“等”字。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前日色昏沉,邮件很难,生活却是很好看。那时他们的爱情,只因一个“等”字,便守望了七十余载。谁知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思念如马,自别离,未停蹄;相思若柳,飘满城,尽飞絮。一面老镜子,她守望了他七十余载春夏秋冬,从青丝到白发,从少女到老妪,杉木门坎从厚实到凹陷,倚靠在门前的她却从未变心。可惜直到阖眼的那一刻,她也没等到良人归来。这面镜子已经用了70年,可每次拿起它梳头,她都小心翼翼,视若珍宝。那是在1930年,李才莲奔赴前线,给妻子池煜华留下一面镜子,和一个约定:“我一定会回家,回来接你”。

许多年过去了,镜中人已青丝成霜。直到20世纪80年代相关部门才得以确定李才莲于1935年5月牺牲在瑞金铜钵山区。那是一场突围之战,年仅22岁的李才莲被叛徒杀害。但池煜华始终不相信丈夫牺牲的消息,每天执着地唱着《哇哩(说了)等你就等你》的悠悠山歌。迟暮之年,她还挣扎着来到烈士英名碑前,颤巍巍地摸索着23179名烈士的英名,试图从中找寻着丈夫的名字。

一面旧铜镜,一道木门槛,踏入红土地,承诺心中记,拓出一条军士奋战保驾护航的战略后方,这就是湘赣妇女无私奉献、勇毅可敬的爱国精神;一双破草鞋,一口湘赣音,百万军士长征,尸骨堆砌成山,捍成民族抗敌攻不可破的血性长城,这就是百万红军燃血抗敌的不畏艰苦、英勇卓绝的抗战精神。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曾写道“粵赣边区的军事指挥李才莲也牺牲了,没有人知道死难的具体时间和情形。”

“你说过你会回来,所以我一直等。”纵然天各一方,依然至死不渝。日复一日,池煜华倚门翘首以盼一低头一抬脚,就是岁月起伏。一道木门槛,硬是被踏出一道豁口,宛如一弯残月。为国离家的承诺,平木槛成了弯月牙。

2005年,杜鹃花开的时候,池煜华离开了,她的少年郎来接她了。她在人间盼良人回,他在地府等娘子归。95岁的池煜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她的手里握着一样东西——那面镜子。没人知道这位因一个"等"字守候了七十余载的老人临终前在想些什么,陪伴着她的依然是那面被岁月斑驳了的老镜子。

风霜雨雪刷去青春年华,黄土垄中或许有她的归宿,一块面朝山外遥望着进村的乡路的墓碑,那漫漫乡路延伸,望不尽的那一端,是否有归乡的脚印在慢慢靠近。只为一句“等着我”,默默守候70年,70年的等待至死不渝,这就是池煜华对丈夫李才莲爱的执着与信念。她用一生的韶华来兑现一句诺言。一个“等”字虽然平凡,却让世间许许多多的山盟海誓、风花雪月变得黯淡。

池煜华那瘦弱的身躯,是千千万万苏区人民的缩影;那双深情守望的眼睛,永远闪烁着苏区干部献身共产主义理想的光辉。生活是平淡的,但至死不渝的感情却是纯净的。“英雄归厚土,浩然天地秋”。火炬不灭,盛景依旧,江日初生,其道大光。

作 者:郑玲艳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