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专题新闻  >  向石秋杰老师学习  >  正文

向石秋杰老师学习

八斗之石学问鼎 千秋杰女碑永存 无言有声

发布时间:2012-03-01 点击量:

大学之大在大师,大师之大在大爱,大爱之大在无言。您的离去,让我明白了师仁就是去世前一个月,还亲临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师心就是在离世前的四十八小时,还争分夺秒地为学生修改毕业论文;师德就是在化疗期间,用自己嘶哑枯竭的嗓子为学生授业解惑。本想汲取知识的一滴甘泉,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本想跨过文章奥府的门槛,你却给了我整个殿堂;本想略窥学问的云彩,你却给了我整片蓝天。

学业上的恩师

您十年一日,默默耕耘,编织着最美丽的学生之梦;您矢志不移,谆谆教诲,书写着最厚实的师者篇章;您精益求精,锲而不舍,兢兢业业,引领着最前沿的学者潮流。您用自己的举动践行着教师的职责,您用自己的心智凝结着教师的明珠,您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教师的真谛。

您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讲义教案,而且还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广博的学术知识、适时的启发指导、新颖的教学理念交织成的彩虹,被你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让学生领会到学习和实验的乐趣,并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然而更重要的是您懂得尊重学生的意见,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讨论、修订教学实验方案。这在某些大学老师,尤其是大学教授看来,是不可为之的事情。因为大学教授本来就学识渊博,甚至是学界泰斗,自己在本学科的研究造诣在学术界少有人及,还有必要和学生们一起研究讨论教学和实验方案吗?

诚然,大学老师在自己所任学科的知识精通方面,没有人敢去怀疑。只是笔者觉得正是因为大学老师的水平高,才越要与你所教的学生一起研讨。要问及他们对课程的认识,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对课程的兴趣爱好程度。至少老师要略知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以及对你的上课要求和他们对这门课的期望值,因为学生都是对自己所学领域略有所知并具有一定思想的成年人。如果老师上课只是“一厢情愿”,而不顾学生听课的感受和相关要求、建议,即使你是某一学科的权威,但你的教学恐怕很难称得上是完美的。也许你和盘托出,但学生可能会收获丁点,因为你没有根据你的教学对象设计你的上课讲义,你没有通过适宜的方法将知识传授于学生,学生并没有将你的知识吸收到自己的脑中并内化于心里。“教”为“学”服务,“有教无类”,并不等于“有教无法”,如果仅仅是有教无学,这恐怕使我们任何老师都最不愿看到的一面。

而石老师您却不同,您永远不会将自己和学生划分开,秉持着师生共勉、教学相长的为师之道。您始终认为老师只有在人格上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爱,传授的知识、技能或道理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掌握,并深烙学生内心,为其日后所用。您自始至终都以母亲的身份去哺育您的“儿女”学子们,和他们一起论学习、聊人生、谈理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拿着学生的论文,手不释卷。此刻,我们才真正懂得了何谓爱生如子,让我们彻悟到人世间也许还有一种爱比母爱更伟大,那就是师爱。

生活上的母亲

您宛如春蚕,吐丝作茧,自身深陷,然而您的丝却温暖了整个人间;您好似蜡烛,燃烧自己,烛泪暗流,然而您的光却照亮了整个天地;您俨如雨露,化入泥土,己身无迹,然而您的泽却滋润了万物。

作为班主任,您熟知化学系每位研究生的情况,在学生情绪低落时,您总能及时给予勉励、引导;作为一位博导,有时候您为了一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却屈身求人,东奔西走,栉风沐雨,帮学生争取各种勤工助学的机会。在为学生哀求他人的过程中,我们真的不知道您是如何屈己事人的,这其中所受的委屈恐怕是有些大学老师永远无法体会的。您似乎越过了老师“尊贵”身份的最低界线,但又好像获得了师者至高无上荣誉。身患重症,多年不愈,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入不敷出,可您却连本该报销的医疗费都不上报,危难之时还念着单位和国家,令人叹止。同时也使得家庭更是捉襟见肘,然而您情愿自己负债,也要想尽方法去接济学生。虽是杯水车薪,但恩却湿润心田;虽是绵薄之力,但爱却绵绵不尽;虽是微不足道,但心却无微不至。“各位同学:对不起,因为身体原因,近半年来给予你们的关心和指导太少了,深感抱歉,请谅解!当初接纳你们的时候,没有想到我的身体会这么快就变成今天这样,否则我就会把你们推荐给更优秀的老师。请继续完成好你们的学业,预祝你们都有美好的前程!永别了!”这是您临终之际在手机里尚未发出的一条短信,弥留之际,您念念不忘、依依不舍、放心不下的仍然是莘莘学子。您的遗言,花叶为之落泪;草木为之恸哭;山川为之悲泣。“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因您而更加熠熠生辉;“园丁之歌”因您而更加嘹亮动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您而更加神圣纯洁。

人生中的坐标

您犹如灯塔,冲破朦胧,为远航的学子指引希望的方向;您仿若明灯,散发光芒,为迷茫的青年照亮前进的道路;您如同坐标,纵贯南北,为徘徊的学生找到准确的定位。

三次切除手术,数十次化疗,无时无刻的剧痛。然而你并没有因此使你的课堂失去半点生机;也没有因此远离您终生厮守的“家”——实验室;更没有因此动摇攀登科研高峰的决心。正是历尽狂风,才有壮阔的波澜,正是虚怀若谷,才有巍峨的山峦,正是呕心沥血,才会桃李芬繁。我们这些大学老师和您相比,是多么的相形见绌啊。十四年的病魔缠绕并没有将你击下三尺讲台,而我们也许恐怕稍微有点感冒风寒,就会离开课堂,求医问诊,“抛弃学生”。您的实验室夜如白昼,这让我们更加无地自容。大学教师除了上课,都是自由支配时间。各位老师为了体现自己的“学者”、“大师”风范,常常是匆匆来,急急走,生怕在教室里多呆一分钟,只恐下一秒学生就会蜂拥而上。当然,对于学生的学习问题及其他方面有可能求之于我们大学老师的事情,恐怕不是我们不能很好地去解决,而是我们有些大学老师不愿或者说不屑去倾听、回答、辅助。

也许我们无法做到像石秋杰老师那样以实验室为家,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注我们的学生。也许提前半小时来到教室,或许对于老师来讲只是少睡了三十分钟,但你会发现,学生对我们这门课的疑问原来那么多;也许课间休息时间我们不一定非要走进教师休息室,或许对于老师来讲只是耽误了你和其他老师高谈阔论的几分钟,但坐在教室的木椅中与学生交流时,你会发现一节课的内容,能真正消化的同学并不是很多;下课后,也许我们可以试着放慢自己离开教室的步伐,或许对于老师来讲只是晚几分钟到家,但当我们跟着学生谈笑风生地走出教学楼时,我们真的可以发现,值得我们为学生做的事情确实很多很多。石秋杰老师在生命垂危之时,依然坚守在实验室潜心于科研,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不懈的追求,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望尘莫及。

斯人已逝,薪尽火传,代代不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汗水酿造的玉液将历久弥香;鲜血染红的朝阳将亘古不灭;精诚铸造的丰碑将永垂不朽。

作 者:王淮喜

供稿单位:人文学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