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直直地投射在黑板上,义无反顾;粉笔在外教的手中龙飞凤舞起来,不一会儿,黑板赫然出现几个大字“Your future job”。“嗯,的确是一个谈得开、有意义的话题。”我在心里默默嘀咕着,“英语专业的学生恐怕将来大部分从事翻译、教师之类的工作吧。”果不其然,被点到学号的同学纷纷实践了我的“预言”。“49号。”难得被点一次名,我缓缓地挪向讲台,心里还没什么念想,嘴巴开始“工作”了:“......I think I will become a reporter......”
reporter=记者!我想知道,成为一名记者的心愿是何时萌起的芽?绞尽脑汁,仍找不到答案。也许是中学时期,也许更早。我记得刚上初二的时候,学校成立了校园电视台,紧接着,开始选拔校园小记者了。没有所谓的初赛复赛,直接由班主任提名若干人。我的班主任恰好教语文,而我的语文成绩向来班上第一,年级前十,自然而然,我捡到了一个大便宜,成为一名光荣的校园小记者,羡煞旁人。校园电视台的台长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姓詹,教历史,另一个身份据说是江西电视台的什么记者,长相大众化,爱笑,远远望去,一口大白牙特显眼,为人热情,还时常给我们这些下属发零食,所以,那时候特爱写稿,每当写完一篇稿子立马奔向他的办公室,邀功请赏,他若有空,现场改稿,若忙着,便拿出什么零食的给我:“赶紧回教室去,就要打上课铃了。”我觉得我与他的缘分挺深的,上初三了,他从台长变为我的历史老师,第一节历史课后,他轻笑着:“丫头,该为中考努力了。”我点头,不语。上初三了,意味着我的记者生涯从此告一段落,要为中考奋战。但是,我怎能忘记那一段快乐的时光以及他的谆谆教诲?虽然,那时他说的话生涩难懂,但现在回忆起来,也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詹老师说过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且说,任何行业,都需要理论指导。记者的采写工作是要表现在信息这一层,但他的认识却要建立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记者在处理、传递信息的实践中才能摆正方向,分清真伪,做到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对一个记者而言,业务知识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懂新闻的个性,搞清楚什么是新闻,分清新闻这个行当与其它行当的联系与区别。新闻,浅层的意义是给人信息,但最终是通过信息的积累,潜移默化地给人以知识。所以说,作为一名校园记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我曾疑惑,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校园记者?詹老师依然浅笑,娓娓道来。作为一名校园记者,要有责任心,“90后”记者的优势在于开放,勇于接受新事物,劣势是社会责任感可能欠缺一些。校园记者是学校的纽带,他的一举一动都连着整个学校,一稿发表,读者上万。这样一来,责任心必不可少。校园记者的工作比较自由,要像猎人一样,在目标不定的情况下捕捉目标。生物学家法布尔说过,机遇只给有准备的头脑。而记者去采集新闻就像去采集蘑菇,你要采一篮子蘑菇很容易,但是你要寻找那个最好的。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当记者一段时间后在党校学习,写过一首打油诗:宠而不惊,弃而不伤;丈夫立世,独对八荒;天生我才,才当发光;不附不屈,慨当以慷。因此,记者的成才无分环境优劣,关键是自己如何适应环境。也看过有关徐泓老师的讲座的视频,里面有一段话很引人深思:“读书之外,须有计划地和社会接触,记者需自己创造媒体环境,不能作茧自缚,注意观察细节,既要培养发现不寻常的能力,又要拓展知识面,熟悉每一个‘寻常’。”作为一名校园记者,虽然不是专业记者,但是也要懂得一些基本的与记者行业相关的知识。比方说,三项基本能力:新闻采写能力,洞察社会能力,以及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在采访中遇到与预期目标偏差的情况下,要寻找更好的角度和最亮的新闻点。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要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如果能多积累一些方言就更好了,这样在与人交流时更易于感情的深入,才能获得更详细、更可靠的一手材料。在今年的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第六届运动会中,我得知被采访的运动员是自己的老乡,于是用家乡话和他交谈,获得其他记者没有的信息。总而言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校园记者,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
还记得九月份南昌大学记者团招新,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只因,我热爱校园记者这份行业。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校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