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看,城市与农村不过两站公交的距离,但在许多人的心里却好像是咫尺天涯。从农村里走到城市里的人,可能会迷失自我、丢掉自己,一路走来,谁可以预知自己能走多远?
拥抱着郁郁青山,或许看不见山那头的城市,却活得潇洒,活得骄傲;依偎着淙淙流水,也许无暇想象那河下游的灯红酒绿,心胸却能如小溪入海般的坦荡。我们都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来自小山村、来自大深山,一窝蜂地涌向热闹繁华的城市来。找到幸福的,或微笑或感恩;落得惨淡的,或哭泣或绝望。在这里,机会像金子般满地都是,等着那个有准备的人去发现,去争取。不巧的是,有机会的地方也有陷阱,让一些心存侥幸的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地图上城市与农村两站地距离,却连接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还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上山下乡吗?新中国的领导人派遣知识青年奔赴全国各地农村参加劳动,他们在田里日下,奉献着自己最宝贵的财富——青春。在那个岁月里,城市与农村两站地距离,仿如一道鸿沟,在共产党的召唤下,即使是知识分子也要拿着锄头、背着箩筐在田间劳作。如今,我们眼中的城市,是一个你来我往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仿佛都是过客。
城市与农村,不过都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寸土地,它们并没有人们潜意识中想象的那样千差万别。俗话说“同人不同命”,人的命运绝不是取决于生在哪。虽然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一点。可是,农村的孩子就一定比城市的孩子逊色吗?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反而,有些农村的孩子却比城里的孩子更懂事,更坚强。他们没有那般优越的环境,但他们有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两站地的距离,未必孕育两类截然相反的生命个体。抱着梦想追求的人,不会一无所获;梦想流离失所,则是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悔恨。
湖南卫视《变形计》的编导就有说过,“这个节目的目的其实就是希望用山里孩子的那种纯朴、善良去感染那些城市里面的孩子,所以像山里面的孩子,会找一些品学兼优的代表,而城市少年,也在找一些需要去改变的孩子。你不可能找一个城市里的好孩子去换一个农村里的坏孩子,这不大合逻辑了”。两站地的距离,也只不过是像跑马拉松一样在不断努力中与终点不断的缩短;地理上的分异,也会在祖国母亲的带领下慢慢被建设得更合理。农村,在未来也将逐步会成为别具中国特色的美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