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在历史著作《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战争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是政治集团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据瑞典、印度学者的统计资料,人类自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 513次,全世界只有26天真正没有战争。这些战事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共造成至少34.6亿人口的死亡和难以计量的经济损失。
中国人民在艰苦的八年抗战中以巨大的代价战胜了法西斯日本,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区的辉煌胜利。但是,在之后的和平时期里,中日两国埋下的仇恨种子正悄然发芽。而本次冲突的原点——钓鱼岛,成为了民族血债爆发的导火线。
今天,日本政府无视中国的外交警告,公然上演签署合同“购买”钓鱼岛的荒唐闹剧,中国人民怒了,网络上各类请战帖不绝于目。只是,大家是否冷静地思考过,若战,中国有没有能力打赢这样一场战争;若和,中国又有没有水平采取手段令世界折服。在军事实力方面,中国海军起步较晚,而日本是传统的海上强国。中日开战,制海权的争夺必然成为主要热点。
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太平洋舰队凭借数量和科技的优势击败了旧日本海军,但依然付出了损失包括8艘航母,3艘战列舰在内的404艘中大型战舰以及15028名水兵伤亡的巨大的代价。
反观现代依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海军,不仅在数量上没有优势,质量上或许输得更多。中日若开战,以全海军之力去和日本硬碰硬显然不是上策。在制空权上,因为没有航空母舰,缺少远程预警机和加油机的中国陆军航空兵能否为顺利夺取钓鱼岛乃至日本本土上空的战略主动权依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缺乏有效的空中掩护,中国引以为豪的陆军就难以实现登陆作战,便不易取得区域的实际占领权。二次大战中欧洲战区的诺曼底登陆,如果德国空军牢牢抓住法国沿海的制空权,那么英美联军将遭遇自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的第二次“滑铁卢”。目前中国的基础工业依然落后,在连真正自主产权的大型舰用汽轮机都无法产出的情况下,海军就像一名还在咿呀学语的孩子,要如何去与大人争辩?在政治影响方面,整个亚洲都在等待炸药爆炸的那一刻。如果中国动武,周边国家的矛头都将整齐地指向北京,指向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上校戴旭曾调侃道:“你们可以翻翻世界地图,看看中国周边有多少国家是朋友?”政治家都是冷酷无情的,在一方陷入泥潭之际,他们只会落井下石,瓜分属于自己的最后一杯羹。在这样的情况下,动武是绝对不明智的。政治的不稳定只会造成国家的崩盘,就像在非洲之角发生所有的一般残酷。倘若中国政府继续以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想必国内的反日浪潮会越演越烈,为少数不法、投机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刺激了内部矛盾。
在经济冲击方面,日本作为中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战争带来的经济损失想必难以估量。在网络上疯传的某些“抵制日货”的言论总以韩国来作例子,实际上这是十分荒谬的。首先,韩国与日本本身就不存在多少贸易往来,双边消费者都拒绝购买他国产品,或许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其次,站在韩国与日本身后的就是一切事件的怂恿者美国,实际上两国在中国问题上是有共同利益的,是美国用来牵制中国发展的先锋棋子。如果中日开战,不仅损失数量巨大的贸易额,大批在大陆日本工厂工作的工人也将会失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稳定受到严重影响。美国和亚洲“仇华”各国也肯定会对中国进行相应的经济控制和制裁,马不停蹄地震荡国内金融市场,直接导致社会动荡。蒋中正曾说“囊外必先安内”,或许这并非本文所指意思,但可见国内稳定对外交手段的影响之大。战争是靠金钱来维持的,一旦经济下滑乃至崩盘,中国可能会因一时冲动而回到六十年代。
综上观点,中日钓鱼岛之争,如果要打,那也不适合发动全面战争,目的仅在于武力警告日本,以实际行动控制领土的所有权。如果和解,也必须与日本划界三分,以强硬的外交态度和适度的政治、经济制裁来使日本屈服,获得稳定、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