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校园评论  >  正文

校园评论

正能量背后的悲剧

发布时间:2015-09-08 点击量:

近日,一篇名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gào)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旧报道被网友翻出,使得郜艳敏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如果不曾被拐,也许郜艳敏本来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嫁一个自己中意的人,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可就是因为被拐,这一切都成为不切实际的云烟。

首先,笔者简单概括一下郜艳敏的事迹:1994年,河南打工妹郜艳敏落入人贩子圈套,几经周折被卖入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多次逃脱未果。后该山村学校需要新老师,有着初中文化水平的郜艳敏无疑是全村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也自然而然的被聘请为该校教师。教书的日子里被拐女摒弃前嫌,尽心尽力教书育人。而她的故事在2006年被媒体报道后,顿时引起轰动,她本人更是因此获得“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的荣誉称号,相关事迹还曾被拍成电影。

时隔多年的今天,信息化普及,消息传播迅速,大众的话语权也尚且开放了许多。旧事重提,众网民也就此事在微博微信天涯等各大网络平台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人们通过网络对大事小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本无可厚非。但我始终觉得,我们在发表观点和新闻报道的时候,大抵还是抱有一些人道主义的思想比较好。可是,人们好像被正能量迷了眼,而忘了这也是一个负能量的悲剧。

郜艳敏的故事再次火热后,多家媒体再次前往郜艳敏家中采访,有媒体甚至希望接她去电视台做一次专访。笔者认为,这些媒体追求新闻价值的态度固然令人动容,但可曾有人想过郜艳敏这个当事人的感受?多年前的伤痛本已在岁月长河中沉淀成沙,而如今又要她亲手将曾经的伤疤揭开给世人看,还要装作很自豪的样子,这未免太不人道。

终究敌不过来访者执拗的郜艳敏,面对镜头时也只是说了一句:“没什么好说的,以前都说过了。”事情原委和当事人情感早已是小葱拌豆腐—清二白,媒体又何必一再询问。郜艳敏原本平静的生活再度被打破,可如今的麻烦比起当年可谓多得多。同村村民埋怨她引来媒体和公安,使得村里人更不好买媳妇了,繁衍生息成了问题;当地官员怨恨她,因为她暴露出了当地政府办公不力;丈夫的家人认为她太过于高调,可社会的关注似乎并未给家里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

当然,我们清楚郜艳敏是被害者,但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是,郜艳敏只是中国被拐妇女的一个缩影。在当下的中国,每年有无数妇女儿童被拐卖,无数家庭深受其害,这在一些诸如《亲爱的》《盲山》《失孤》的打拐电影中也可窥一二。

究其原因,一是与我国现行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以及安保监督系统的不完善有关,二是与部分山村地区教育落后以及经济发展跟不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拐卖事件也是如此。要想减少这种悲剧的发生,国家和政府应及时着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想方设法拉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尽全力缩小贫富差距。并且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使穷困山区老百姓逐渐转变思想,减少拐卖买卖的买方数量。

作 者:章梦情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