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俄罗斯喀山游泳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国选手宁泽涛以47秒84夺冠,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该项目世锦赛冠军的亚洲人。夺冠后的宁泽涛成为国民的偶像,不仅是因为冠军的含金量大,更是因为宁泽涛本人的优势—高大的身躯、俊俏的面孔、傲人的成绩,应验了那句“明明可以靠脸,却偏偏还要靠努力”。红得发紫的他给商家带来了新商机,代言不断。据报道,回国12天,除了下水拍过广告外,这位新科世锦赛冠军还没来得及投入正式训练。宁泽涛的教练叶瑾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心,“运动员是靠训练的,如果说耽误的时间太久,对他没有什么好处。”可见,体育明星偶像化所带来的利弊需要认真分析。
体育明星偶像化是否有利,答案是有。姚明,我国杰出的篮球运动员,在国家队效过力,也代表中国人在NBA占有一席之位。姚明在篮球方面取得的成绩使他成为无数篮球少年的偶像,也使对篮球运动一无所知的人开始了解这项运动,还使热爱篮球运动的人更加热爱,更加使得我国的篮球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不可否认姚明偶像化给国人带来了动力,也给姚明自己带来了福利。还有就是知名网球运动员李娜。网球作为世界上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李娜的成功帮助她成为中国体育的又一个标志性偶像。有人说偶像是用来学习的,这种说法确实不为过。李娜在事业的巅峰时选择退役,在强劲的对手前选择复出,在不被看好时默默坚持,在成功后再接再厉,这种精神鼓励了众多人。李娜的成功使得很多青少年很小就开始练习网球,也使得我国的网球事业蓬勃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网球场,越来越多的网球器具生产商,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这些都无疑带动了网球这项体育事业的向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但是,体育明星偶像化就没有弊处吗?当然不是,而且弊处很大。跳水运动员田亮,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得男子10米跳台跳水冠军,随之而来的是名声大震,商业活动不断。古人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位运动员的成绩都是用时间和汗水换来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保证商业活动的不中断,又要保证训练时间的足够,这是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的。于是在2007年田亮选择了退役,一代跳水天才冠军就此停止了征程,运动员“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也在这种偶像化作用下消磨殆尽。刘翔,国人的骄傲,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亚洲第一人,破纪录后的刘翔商业代言不断,代言价值一度高达数十亿人民币,面对强大的商业代言压力以及自身病痛的折磨,刘翔变“慢”了,国民的偶像形象也减弱了。而更为国人痛心的是中国又失去了一位众所期待的世界冠军,刘翔失败自身的原因无可厚非,但来自偶像包袱的压力也不能不重视。
我们不可否认偶像的力量,但力量有好坏,值需要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