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专题新闻  >  向石秋杰老师学习  >  正文

向石秋杰老师学习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德行建设探讨

发布时间:2012-03-01 点击量:

向石秋杰老师学习征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德行建设探讨

什么是德行?德行就是道德和品行。没有德才兼备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此,高校教师的德行建设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高校教师德行建设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作为一个教师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给学生以“真正的教育”的实践问题。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下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弄懂“何为教”,必须具备尊重、信任、宽容三种德性素养,必须发挥自身的人格榜样力量、以个性去影响个性,在言行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最终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博导妈妈”石秋杰老师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她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师者的神圣使命,用生命捍卫着师者的崇高与风范。在当前全院广泛深入开展向石秋杰老师学习活动中,探讨如何将学习石秋杰活动与教师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加强高校教师的德行建设,无疑对促进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弄懂“何为教”:德行建设的根本

《中庸》开篇明示“何为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为教。”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明白人之为人的“大道”,并通过强化自身的修养,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和落实这种“大道”,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遗憾的是,当前一部分高校逐渐被注重效率和实利的市场经济汹涌浪潮所席卷,把经济效益作为高校发展的“第一要务”。片面追求效率优先和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一些高校自我降格为人材的“加工厂”。在这种粗放型的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师也将蜕变成流水线上从事机械劳动的“工人”,给学生灌输的只是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人的教育,而仅仅是教育适应社会的一个功能。其实教育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是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改造和超越现存社会的落后状况。因此,作为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高校教师,必须更加明白教育的本质所在,更加清楚自身所承担的重要使命和意义。

在师道日益沦落的今天,石秋杰老师却用自己的行动完美诠释着师者的使命和风范,用短暂而美丽的人生坚决捍卫着师道的尊严和神圣。石秋杰就是我们身边这样一个真正懂得和深切领会教育本质、努力践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好老师。她对待教学、科研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身患癌症14年,为学校工作13个春秋,却没有落下学生的一堂课。石老师平时还认真指导学生如何做科研,在住院期间也一直坚持通过QQ、短信的方式指导、督促研究生的论文写作,甚至在去世前48小时还在病床上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帮助学生一字一句地修改毕业论文。当得知一个研究生在复试时还联系了另外一个学校,石老师认真地对他说:“决定不去那里的话要和那边学校联系一下,打声招呼,我们做人得有交代”。当学生国庆节准备提起一天回家,而当天下午还有课时,石老师特地叮嘱他不管任课老师是否点名,都要事先写好请假条,要学会尊重老师、尊重他人。

二、尊重、信任和宽容:德行建设的核心

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尊重、信任、宽容这三种最核心的德性素养。(1)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命尊严,就是尊重每个学生内在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在一种平等、尊重的教育关系中,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可以信任的朋友,也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和对话。石秋杰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尊重学生的好老师。石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虽然严格,却不苛刻。她身为博士生导师,却总是能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他们一起讨论、修订实验方案。即使有时学生做得不那么令人满意,石老师也很少严厉指责,而是循循善诱,温和地告诉他们改进的方法。石老师偶尔也会生气,但生气时并不会责骂学生,而只是用“同志”来称呼他们,提醒学生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好。(2)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人格信任,即相信每一个学生生命深处都具有无限的潜能和可能性。高校教师必须对学生内在的无限潜能深信不疑,并适时引导学生发动生命底层的精神变革,在此基础上为改造社会、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真正的信任总是双向的,信任能够创造出信任。在被给予信任的条件下,学生逐渐拉近了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消除了由于不信任所导致的焦虑、怀疑和警戒心理,也就能够积极开放自我,投入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由于拥有了教师的信任,学生对自我能力有了更多的自信,更敢于发出质疑,提出他们对某些问题的新观点、新见解和新看法,最终提高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的自由度。(3)宽容学生。宽容是允许学生对不同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容许他们发出自己的、甚至与教师不同的声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话和沟通,求同存异,最终实现双方视域的融合。因此,教师应该容许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提出异议,并以此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价值引导。可见,对学生的宽容是为了更好地教育。

三、“以个性影响个性”:德行建设的实现

“除了智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智慧的人;除了能言善辩者外,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能言善辩者;除了道德的和笃敬宗教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有道德和笃敬宗教的人。”因此,教育他人的教育者本人首先必须接受教育。只要是在思想观念、为人处世、修身实践方面胜过自己的人,不论他的身份、地位、年龄和其他的外在条件如何,高校教师都要以对方为活的榜样,勇于向对方学习。

高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坚持终身学习,全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以个性影响个性”,发挥自身的人格影响力量和榜样示范效应,在言行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最终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石秋杰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她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还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级重大课题,即使是在病重期间还成功申请到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四、“德行考核”:德行建设的完善

为了使高校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道德学习榜样和精神世界的“守门人”,高校应该逐步完善高校教师的准入、管理、考核、教育和清退机制。(1)严把高校教师的准入关。对于高校教师的选拔工作要慎重、全面,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一手抓教师职业道德操守。(2)完善高校教师的管理、考核、教育、清退机制。高校对高校教师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关心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生活需求,使他们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教有所乐。同时定期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帮扶和提高,并限期改正。对屡教不改之人应清理出高校教师队伍。

总而言之,一位有德行的高校教师应该明白教育的本质,践行职业道德操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清楚自身所承担的重要使命和意义。

(作者:吴友平,南昌大学科技学院理工学科部土木教研室、工程训练中心)

作 者:吴友平

供稿单位:理工学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