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动态新闻  >  正文

动态新闻

回顾社团成长历程,感受学院文化积淀

发布时间:2011-11-18 点击量:

十载春华秋实,积淀厚重校园文化;十年风雨兼程,编织七彩大学生活。科院成长的十年,也哺育了学生社团的十年成长,十载的甘霖雨露,如今科院的学生社团已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秋水”与科院齐飞

秋水文学社是我院唯一的一个纯文学性质的学生社团,也是我院成立较早的社团之一。于2005年3月12日经学院团委批准正式成立。“我们社团最初成立的时候只有5个成员,刚开始叫‘五人诗社’,那时候真的是举步维艰。由于成员少,当时的社团发展让人担忧。生怕文学社不能坚持下来。”当介绍起文学社的历史时,社长吴坤这样说道,“不过,现在好了。随着我们学院这些年的发展,有了我们的辅导老师一直悉心的带领下,我们秋水文学社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了。现在我们文学社有了自己的社刊,有了自己的网站,成员也达到了80余人。而且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能够邀请到中文系的老师做评委。比以前好多了。”

社长吴坤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起秋水文学社。如今“秋水”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文学社设立了组宣部、编辑部、外联部、新闻部以及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4个兴趣小组。在校内校外都有了自己的影响力,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例如社内的朗诵比赛,还有世界读书日会邀请老师进行讲座等。

为了迎接10周年院庆的到来,秋水文学社组织了一个院庆征文的活动。“我们想在院庆来临的时候献上自己的一份礼物,希望秋水文学社能跟随着科院发展的脚步一直走下去。”吴坤社长这样说道。

劲舞团:我们也是10周年

街舞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而我们劲舞团可以说是学院元老级别的学生社团了,早在2001年,劲舞团就已经成立。这十年来一直陪伴着科院。十年树木,小苗成长,可以说劲舞团见证了科院十年来发展的每一个脚步。

十年日新月异,劲舞团自身也在不断地壮大。如今,劲舞团的成员已经有170余人。每年招新的时候都会吸引200人左右报名加入。元老级别的劲舞团展示了不断超越的一面,“很高兴我们现在租了一个舞房,虽然练舞时稍显拥挤,但总算是有了一个固定的‘窝’,这是以前所没有的。”劲舞团的团长王力跟我们说道,“以前我们劲舞团的成员练舞的时候都是在外面露天训练,有时候是在篮球场上,有时候也到机械楼去。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哪里有空地就去哪里练,很不方便。”

劲舞团成立之初,由于没有舞房与规范管理,以致整个社团较为松散。但是随着学院对学生社团的重视,在参与学院组织的大型节目时,劲舞团也可以到体育馆内进行训练,直到现在劲舞团拥有了自己独立的舞房之后,在管理上日益规范,也给劲舞团带来了舞蹈技艺上的提高。每年参加校内或是本部的综艺大赛,劲舞团也都屡创佳绩。

每天下午4点半以后,劲舞团成员都会在一起排练节目。“我们现在很忙,”王力说,“11月11日的院庆就要到了,我们这一个月都在准备着上院庆晚会的节目,我们劲舞团一定要把最好的舞蹈展现出来。”在院庆过后,11月12日他们还要去校本部参加综艺大赛。由于劲舞团每次演出都力求创新,一支舞不会跳第二遍。这无疑加大了训练的难度和强度。“这样的训练确实会让人感觉很累,日积月累的也有很多的伤。”王力说道,“经历过低估,遭遇过困境,但都一步一步挺过来了。十年传承下来,我们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是一群热爱街舞,心随舞动的科院人!”

逐步走向规范化、品牌化

还有“亲近自然、融入文化、共谋发现、创造品牌”的青韵旅游协会;“以棋会友,悦己友人”玄明棋社;“I can you can we can”的英语协会;“完善自我,开拓潜能,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心理协会;“创意无罪”的纪廿剧社;“大家来可乐”的莱可动漫社;“把爱心献给他人,把快乐留给自己”的博爱学社以及羽毛球协会、电子计算机协会、散打协会、星语吉他社、就业创业协会......各团争鸣,新意不断的品牌活动、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也正引领着校园文化潮流,充当着校园生活的“风向标”。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社团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社团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秋水文学社、纪廿剧社、玄明棋社、书法协会等传统型社团规模稳定,微博协会、轮滑社、捭阖辩论社等新型社团不断涌现,先后成立的学生社团达二十余个,加之今年各大运动俱乐部的成立,理论科技类、社会实践类、兴趣爱好类、体育健身类等等各类社团蓬勃发展,极大地繁荣了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已然成为一面标识丰富校园生活的旗帜,但其发展路途也并非坦荡无阻。尽管各地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不断增加,新型社团也层出不穷,但社团发展不均、管理不规范、成员流动性大、活动经费不足、无固定活动场地等问题仍然挑动着高校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神经。但在学院的统筹规划下,通过为社团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制定发展方向等方式给予学生帮助和关注,成为实现社团的正规化和精品化的有效途径。

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科院人十年的不懈努力,许多社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长,在学院“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办学特色的引导下,社团选择、个人发展诉求与受众需求三者间得到了统一,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日趋理性务实的思维方式,也显示了社团文化、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紧密融合。健康发展的社团文化,仍将继续促进社团的蓬勃发展。

作 者:邱忠毅 洪志炜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